<wbr id="ityuv"></wbr>
  • <nav id="ityuv"><code id="ityuv"><meter id="ityuv"></meter></code></nav>
      <video id="ityuv"><em id="ityuv"></em></video>

        又一鋰業巨頭向下游“進軍”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05-24 12:21:00
        關鍵詞:鋰電池

        又一鋰業巨頭向下游“進軍”


          撰稿丨黃 麗

          編輯丨麥 子

          美編丨CBEA獨耀


          “雙碳”目標疊加國內外新能源汽車行業需求爆發,鋰電池產業整體走上發展高速路。面對鋰電池產業的“饕餮”盛宴,無怪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原有主營業務范圍之外,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。


          5月22日,由于參股的智利礦業化工(SQM)一季度業績超預期,鋰鹽頭部企業之一的天齊鋰業,在此前公布了一季度實現凈利潤達33.28億元,同比增長14倍后,又報再增6.2億元凈利潤。


          公開資料顯示,天齊鋰業的主營業務包括鋰精礦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、加工等。SQM成立于1968年,主要從事化肥、化工產品、碘、鋰的生產及銷售。天齊鋰業持有SQM約23.02%的股份。


          作為“家里有礦”,生產碳酸鋰、金屬鋰等鋰電池核心上游原材料的一家企業,受益于鋰化工產品現階段市場需求旺盛,價格占據高位等因素,天齊鋰業品嘗到了業績“甜頭”。而似乎又不滿足于僅僅提供上游原材料產品,近日天齊鋰業開始向下游開拓布局。


          5月20日晚間,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,其全資子公司天齊創鋰與北京衛藍簽署了《合作協議》。雙方計劃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,以共同從事預鋰化負極材料及回收、金屬鋰負極及鋰基合金(復合)負極材料、預鋰化試劑(原材料)及預鋰化制造設備產品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等相關業務。這是天齊鋰業首次宣布進入到鋰鹽下游領域。


          從設立合資新公司看,雙方企業供需關系匹配,而透過天齊鋰業在產業鏈上的延伸布局,也可一窺產業內些許趨勢。


        01

        金屬鋰規?;瘧没驅⑻崴?/strong>


          從供需關系看,基于對方企業電池生產對金屬鋰的需求,天齊鋰業具備供給優勢。天齊鋰業子公司重慶天齊和射洪天齊都擁有金屬鋰產能,2020年電池級金屬鋰總產能約為2900噸,并保持較高市占率。


          天齊鋰業表示,此次合作旨在以應用為導向,深挖金屬鋰產品的附加價值,延伸產業觸角,反向推動自身金屬鋰產品的規?;瘧?。


          具體到金屬鋰產品應用來看:


          在金屬鋰負極方面,目前市場主流應用的動力電池電芯能量密度在250Wh/kg左右,為了滿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,很多電池企業已經啟動半固態、固態電池技術研發,負極將采用硅碳負極或金屬鋰,進而大幅提升電芯能量密度。


          包括贛鋒鋰業、寧德時代、SES等企業都表示在固態電池中,負極將批量使用金屬鋰。此次天齊鋰業合作的衛藍,也是聚焦半固態等電池技術,合作或也基于此。


          需要注意的是,雖然具有能量密度優勢,但是現階段金屬鋰負極仍然繞不開可能產生鋰枝晶,引發電池安全性的問題,以及電池循環壽命需提升等問題。而相關企業開始進行規?;季趾秃献餮邪l,料將會加速破解難題,進而帶動金屬鋰負極的快速應用。


          在預鋰化試劑(材料)方面,電池負極預鋰化的常見方式包括鋰箔補鋰、鋰粉補鋰、硅化鋰粉補鋰和電解鋰鹽水溶液補鋰等,前3種方式的預鋰化試劑(材料)都涉及金屬鋰的使用。


          而之所以要進行預鋰化,是因為在鋰離子電池首次充電過程中,有機電解液在石墨基負極材料的表面進行還原分解,會形成一層固態電解質界面膜(SEI),SEI膜的形成會造成正極中鋰的消耗。而這一消耗是不可逆轉的,導致降低了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。


          如此一來,需要一項技術來補充其初始及循環過程中的不可逆容量損失,預鋰化就此應運而生。


          預鋰化,也被稱為預嵌鋰、補鋰,是在鋰離子電池工作之前向電極材料中添加少量的鋰源,用來彌補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消耗的鋰源,從而提高電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的一種方法。


          因此,特定金屬鋰材料用于負極預鋰化試劑(材料),受到企業廣泛關注,或將具有進一步研發和商業化規?;瘍r值。


        02

        資源循環利用或成趨勢


         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市場火熱,早期動力電池逐步進入“退役期”。自2021年動力電池上游部分核心原材料產能緊缺,產品供不應求,助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“站上風口”。


          據中信證券預測,2027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將超1500億元。廣闊的市場空間,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布局。


          贛鋒鋰業近期表示其參與合資設立的電池資產管理公司,業務范圍將涵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;4月中旬,寧德時代也表示,其控股子公司普勤時代在印尼參與投建的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,包含電池回收項目。


          此外,5月初,格林美表示今年電池回收梯級利用計劃將超過2GWh,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0%,動力電池回收將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之一。


          而基于預鋰化負極材料的應用場景,天齊鋰業此次也布局了預鋰化負極材料的回收。如果能打造出“生產——應用——回收——再利用”閉環,則將有利于材料循環利用,既符合當下鋰電池行業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的理念,而且或將借助“風口”擴大“戰果”。


        03

        延伸產業鏈

        參與新技術研發應用或成常態


          從市場需求看,與碳酸鋰、氫氧化鋰等鋰鹽產品相比,雖然金屬鋰現階段只占據較小的市場份額,但是隨著部分下游電池企業在半固態電池領域研發的推進,以及未來如果實現向固態電池技術升級,金屬鋰的需求或將顯著增加。


          于上游企業而言,綁定下游電池企業,布局中游金屬鋰相關材料及設備等領域,參與到中游配套材料及新技術的研發應用,或將進一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。與此同時,上游企業還可以發揮“家里有礦”的資源優勢,為電池企業保供保產。


          事實上,不止天齊鋰業,不少鋰業企業早已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。例如,同為鋰鹽產品切入賽道的贛鋒鋰業,除了一直以來提供鋰鹽產品外,自2014年收購美拜電子以來,就逐步加快了在下游電池制造領域的布局,目前其動力電池已實現配套北汽等一線車企。另外,2016年,贛鋒循環成立,完成對廢舊電池及材料循環的布局。至此,贛鋒鋰業已形成從上游鋰礦到下游鋰電池、材料回收的閉環系統。較最初僅有鋰鹽產品,大為擴展了產業空間。


          相較贛鋒鋰業延伸產業鏈的速度和長度,天齊鋰業此番合作或許只是個開始。接下來,在鋰電池產業鏈中,可能出現更多的企業走出自身“舒適圈”,向上下游更廣闊的空間“進軍”。

        稿件來源: 電池中國網
        相關閱讀:
        發布
        驗證碼:
        人与动人物xxxx毛片

        <wbr id="ityuv"></wbr>
      1. <nav id="ityuv"><code id="ityuv"><meter id="ityuv"></meter></code></nav>
          <video id="ityuv"><em id="ityuv"></em></video>